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图一部跨越千年的国风漫画

欧美动漫时间:2024-04-28 23:01:12点击:7

千年莫高,人类敦煌。对于世人而言,敦煌不仅是艺术的殿堂,更是精力的高地。——赵声良敦煌研究院院长▲国风动漫《九色鹿》

在印度恒河边的树林中,生活着一只九色鹿,其毛五色,其角白如雪。有一天,从恒河中传来失足落水的呼救,九色鹿跃进湍急的之中,将落水人调达托起至岸边。

被救者对着九色鹿长跪谢恩,九色鹿告诉他:“不用谢,只希望你能够保守秘密,不要告诉任何人见过我,很多人都想得到我的皮毛,我会因此没命的”。调达发誓不语,离九色鹿而去。

▲《鹿王本生图》:马车不久后,王后梦见美丽的九色鹿,想要拥有它华美的皮毛。国王便张贴告示,赏以重金,命人找寻九色鹿。

听闻重金悬赏的消息,见利忘义的调达,未能抵住诱惑,向国王泄漏了九色鹿的行踪。

他与国王的兵马来到森林,寻找九色鹿,正小憩的九色鹿被气势汹汹的军队阵势惊醒,当他见到落水人和国王时,便明白了一切。

▲《鹿王本生图》:睡着的九色鹿九色鹿从容地来到国王面前,告知曾救援调达的阅历。国王被九色鹿舍己救人的精力所感动,下令毫不可诛杀。那位忘恩负义的落水人,也遭到了应有报应——应验他发过的毒誓,全身长满了毒疮,跌落悬崖而亡。人类的欲望,在纯洁善良的九色鹿面前,如此脆弱,如此不值一提。这是一个有关人心的悲剧,九色鹿在舍己为人的同时,也对人类从此失去了信心。▲《鹿王本生图》:溺水人调达九色鹿的故事,活灵巧现地演绎在敦煌石窟257窟,也就是明天所见的《鹿王本生图》。整幅画尺幅不大,但在中国美术史上却有重要的意义。作品采用横卷连环画的形式,故事从两端开始,中间结束。全图按故事的缘起、发展、高潮、结束等过程绘制多幅画面,前后衔接,首尾完整。《鹿王本生图》的九幅画面场景讲述了5个情节:溺人落水,九色鹿救起溺人调达;调达跪地向九色鹿谢恩;王后要国王捉鹿,调达告密;国王率军捉鹿,乌鸦叫醒九色鹿;九色鹿向国王控告调达。故事由画面两端向中间推进,将国王与鹿对话这段故事高潮放在中段,创造了新颖的构图形式,作品体现了魏晋连续横卷式的独特汗青风貌。▲5段故事,由两端向中间推进在中国美术史中,长卷式的构图早有出现,自战国时期的采桑宴乐攻占纹壶上,就出现了条带状的采桑、狩猎、宴乐等活动。再到汉代画像石中出现的故事情节,如鸿门宴,二桃杀三士等都是长卷式的构图;两晋以后的画家如顾恺之开始使用手卷作画,如《女史箴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等。▲《洛神赋图》北京故宫博物院版北魏时期的《鹿王本生图》,也正是将西方传来的佛教故事,以中国传统长卷的构图方式以呈现。作品改变了同一题材作品,在印度巴尔胡特浮雕“一图数景”,以及新疆克孜尔石窟单幅方形画面”的构图形式,而选择采用横卷式连环画构图。在画面中,山石河流也占据很大一部分。山水风景的描绘次要是为了填补空间和划分画面,简要交代了特定的环境,从而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和故事的说教功能。▲场景4:国王捉鹿《鹿王本生图》将故事的高潮部分——九色鹿讲述颠末放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。同时左右两边的九色鹿都把身体转向中间,起到了一个视觉引领的作用。这个时候正是九色鹿剧情的反转,并且失足人生疮遭到报应的部分,把佛教中的惩恶扬善放在了人们视觉的中心点,再向两边倒叙,让观者逐步的推出这个事情的颠末。整个过程充满了韵律,以及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,巧妙的把时空顺序对应起来,体现了画工对于画面的独特构思。▲故事的高潮(场景5):九色鹿向国王控告佛教的传入,对中国的人物画发展是一个突破,佛像画有一套严整的规范。正处于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,开始对人体比例重视起来,吸收了色彩晕染方法后更加重视立体。《鹿王本生图》画面上的的人物大多都身体修长,衣带随风飘举,手势和动态都带有舞蹈的风姿,能够让人联想起那种“飘若游龙,娇若惊鸿”的体态风格。▲场景3:告密人物形象清瘦,具有汉民族的审美特点。并且大多善于表现其内心世界,在眼神中表现出智慧的光彩,嘴角常常泛起一丝微笑。画中人物也反映了北魏人物绘画的状况:秀骨清像,令人懔懔若对神明;长裙贴腿,飘带飞扬。这些北魏人物画取得突出成就在这幅壁画上都能体现出来。▲北魏“秀骨清像”对比盛唐“丰肌肥体”左图: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右图:周肪《簪花仕女图》作为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画种,山水画发轫于魏晋六朝。画面上山川树石的画法还十分的朴拙,也是魏晋时期画家对于比例关联把握不到位造成的,反映了中国山水画早期的审美特点。《鹿王本生图》中的山水,自然成为视觉研究专家对中国山水画萌芽期进行研究的重要参照。▲场景2:跪地感谢在用色方面,《鹿王本生图》看似用色非常鲜艳,实际上用色量很少,仅有6种。土红色在整幅画中所占比重较大,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较为突出的用色特点。再辅以石青、石绿点缀,加以黑、白、灰三色调和,缓和了土红和石绿石青在对比上的强烈,做到冷暖对比和谐,同时也衬托出对比色颜色的鲜亮程度。▲场景1:溺水搭救敦煌石窟的营建始于十六国,延续至元代共11朝。清朝至民国时期还在陆续的修补和补绘,其时间跨度大,延续时间长,留下中国壁画的一座活化石。十六国至北朝时期,敦煌统治者都信仰佛教,修建的洞窟与绘制的壁画已有一定规模。这些早期壁画,能够来自西域粉本,但在民族交汇的甘肃地区,为了适应信众的欣赏习惯,又进一步的与汉民族的传统绘画相融会。▲《尸毗王本生图》敦煌第254窟在敦煌北朝时期的壁画中,本生故事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题材。本生故事是指作为佛教创始人的释迦摩尼,前生所阅历的许许多多的事迹。在汗青上,有非常多关于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题材。在佛教艺术题材中,佛本生故事画有很多,《鹿王本生图》只是其中之一。故事画借以宣扬佛教中善恶报应的思想,赞颂九色鹿王舍己为人的精力。实际上,所有的本生图最终都表达一个观点:多行善事、无私奉献、历经磨难才能够修成正果,否则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▲《毗楞竭梨王本生图》敦煌第275窟壁画的功能在于唤起礼拜者的信仰。所以人生来光明磊落,方能长久。作品全面真实地记录了佛教艺术传入中国,与传统文化溶合的汗青行程,画工在创作过程中,遵循佛教图本绘饰壁画象征主义的同时,不断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想象,时代生活与审美情趣渗透其中,使得外来佛教艺术逐渐“汉化”。这一汗青发展过程在莫高窟《鹿王本生图》的画面中真实地展示了出来。▲《降魔变》敦煌第428窟1981年,根据《鹿王本生图》改编的动画片《九色鹿》上映。片中活脱的小鹿,邪恶的落水者,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,还有那鲜艳却质朴的配色,陪伴了70后和80后的整个童年,令人难以忘怀。直到明天,《九色鹿》仍是国漫中难以超越的经典。▲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《九色鹿》30多分钟的成片,设色清雅脱俗,完美的呈现出了中国传统佛教故事画的魅力,也重新演绎了敦煌壁画的风采。即便明天,《鹿王本生图》以其艺术的手法,向人们传达舍生取义、普济众生与善恶因果等朴素的佛理,做到了完美的阐述。仍在传达着一个名族古老而悠久的道德、为人准则。▲动画设计与敦煌壁画十分相似【关于《鹿王本生图》】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画;画作讲述了释迦摩尼生前还是一只九色鹿,舍己救人的故事;画作以连环画的性质来呈现出来;作品突出了北魏时期的绘画特点;作品是由西域粉本和中国长卷式构图结合而成,是文化交流的结晶。
推荐内容